2025年9月16日,世界知识产权组织(WIPO)发布了《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》报告(《Global Innovation Index 2025》,下称《报告》),中国排名首次跻身全球前十,稳居36个中等偏上收入经济体之首,2013年以来累计上升25位。这表明,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和知识产权强国取得显著成就。

《报告》从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两大方面,对全球139个经济体的创新生态系统表现进行综合评价排名,共设置了制度、人力资本和研究、基础设施、市场成熟度、商业成熟度、知识和技术产出、创意产出等7个领域,共21个二级指标和78项细分指标。
报告的重要发现包括:
- 瑞士保持第一,中国首次进入前十:瑞士、瑞典、美国、韩国和新加坡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(GII)中名列前五,其次是英国、芬兰、荷兰、丹麦和首次跻身前十的中国。
- 科学出版物激增:2024年,全球研究产出(论文)达到了创纪录的200万篇,主要得益于中国14%的显著增长和印度7.6%的稳健增长。这充分体现了全球科学引擎的强劲运转。
- 研发持续增长,但增速为2010年以来最低:预计2024年全球研发支出将增长2.9%,相比2023年的4.4%增幅有所放缓,这一增幅为201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。公共研发虽有小幅恢复,但美国和中国以外的企业研发增长仅为1.4%,反映出许多高收入和中等收入经济体的动力不足。
- 企业研发创历史新高,但增速急剧放缓:2024年,企业研发支出达到了创纪录的1.3万亿美元。然而,名义增长放缓至3.2%,实际增长仅为1%,远低于过去十年8%的平均水平。各行业之间形成了鲜明对比:信息通信技术(ICT)相关公司,尤其是AI密集型行业,以及软件和制药公司持续扩大研发预算,而传统制造企业如汽车和消费品行业则普遍削减研发支出,主要是由于公司收入显著下降。
- 国际专利申请稳定,但增长缓慢:在2023年罕见下降后,2024年专利申请略微增长0.5%,增长依然脆弱,各国和地区之间差异巨大,申请增长疲软。
中国首次进入全球创新指数(GII)前十,在知识和技术输出方面超过瑞士,在研发支出排名第二,并在专利申请中领先。同时,中国还拥有一些全球顶尖的创新集群。
无论是创新驱动型城市还是地区,创新集群都是国家创新体系跳动的心脏。这些枢纽将顶尖高校、研究人员、发明家、风险资本家和研发公司联合起来,共同推动突破性创意的发展。
每年,全球创新指数(GII)都会对全球前100个创新集群进行排名。此次,深圳-香港-广州在风险资本交易方面表现突出,排名全球首位,其次是日本的东京-横滨,这两个集群为全球科学出版物和专利产出作出巨大贡献,二者在全球提交的PCT申请中,几乎占到五分之一。美国的圣何塞-旧金山、中国的北京和韩国的首尔分别排在第三、第四和第五位,上海-苏州排名第六位。
今年,有10个集群首次进入百强:美国3个,即迈阿密(第67名)、 菲尼克斯(第78名)和盐湖城(第92名);中国两个,宁波(第93名)和宁德(第99名)。
信息来源:国家知识产权局、WIPO中国
访问https://www.wipo.int/zh/web/global-innovation-index了解报告详情。